异地违章是每一个司机朋友最怕遇见的问题,亲自去异地处置不现实,委托异地朋友代办又麻烦,处置起来手续繁琐,耗时耗力!为提升执法效率,便捷群众办事,财政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推行跨省异地缴纳非现场交通违法罚款工作的公告》,自今年5月1日起,部分区域非现场交通违法罚款,可在国内跨省异地缴纳。6月30日全国实行!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是交通违法行为人可以跨省异地处置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
根据原规定,驾驶员只能在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机动车辆登记地处置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新规定明确驾驶员对交通违法行为事实无异议的,既能够选择在违法行为发生地处置,也可以选择在发生地以外的任意地方公安交管部门同意处置,行政处罚根据发生地的处罚标准实行。
这项手段将于5月1日起在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试点,6月十日在山西、辽宁、上海、海南、重庆、甘肃等6个省(市)推广推行,6月20日在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陕西、宁夏等9个省(区、市)推广推行,6月30日在北京、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西藏、青海、新疆等11个省(区、市)推广推行,达成全国全方位覆盖。
2、是进一步明确了交通违法信息公告需要。
为提高交通违法行为的告知率、处置的准时性,新规定缩短了公安交管部门审核录入时限,由原来的10日降低到5日,并拓展了告知途径,规定公安交管部门应当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方法公告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时,增加了交通警察在执勤执法时发现机动车辆有交通违法行为逾期未处置的,当场告知当事人的规定。
3、是增加了电子送达和通知送达程序。
为保障法律文书可以得到依法、准时、规范、有效送达,新规定在原有直接送达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律文书的邮寄送达、电子送达、通知送达等送达方法,明确电子送达方法包含互联网+应用程序、邮件、移动通信等方法,同时规定了通知送达程序。
4、是健全了交通违法行为处置程序。
为准时处置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新规定明确当事人经公安交管部门公告仍未主动同意处置的,公安交管部门在依法严格履行交通违法行为公告程序,告知处罚内容和当事人享有些权利后,当事人既未提出异议也未准时处置的,公安交管部门可以直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5、是规定了信息转移规范。
对交通技术监控设施记录的交通违法行为信息,可以确定实质驾驶员的,公安交管部门可以将该交通违法记录由机动车辆名下变更至实质驾驶员名下。
这一规定将进一步推进便利处置出租汽车交通违法改革手段落地见效。新规定的推行将惠及广大承租驾驶员,预计每年将为出租企业节省数亿元的运营本钱。
6、是增加了举报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定。
为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公众参与,新规定明确对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违法行为照片或者视频等资料,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同时,为维护社会好风尚,公安交管部门将通过严格规范群众举报的范围和程序、依法严厉打击恶意举报等方法,确保群众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得到好地实行。
除此之外,为进一步规范对酒驾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加强对紧急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新《程序规定》还对检验酒后驾驶醉酒驾驶违法犯罪嫌疑人体内酒精含量与重新检验等程序进行了规范,并增加了与保险监管机构打造交通违法行为与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联系浮动规范等内容。
来源:公安部交管局
伴随政策不断改革,用户朋友们的生活愈加便捷!异地违章处置也不必两地奔波,但元贝驾考记者还是要提醒所有驾驶员,开车出行,安全第一!大家要力争成为文明驾驶的主张者,降低违法、违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