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顾名思义是用来保证乘客安全的,可有时这种安全手段也会对人导致伤害。
11月24日,温州一块车祸中,母亲抱着3岁的儿子坐在副驾驶座上,气囊弹出,直接打在孩子头上,致使颅脑损伤,颈部动脉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不久前还有一块更离奇的事故,宁波奉化的郑先生启动车子后,气囊忽然弹出,把他的右脸脸骨拍碎,右眼接近失明。
消防大队副队长说,气囊伤人事件在救援过程中时常遇见,“常常看到气囊打得人满脸是血的,可能致使体内骨折或者头部损伤。”
假如单纯察看弹开的安全气囊,你会发现它不过是一个棉纶布袋,摸起来非常柔软,但为何会对人导致这样巨大的伤害呢?气囊弹出时威力有多大?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引燃箱内实测气囊威力 一块面包车侧窗玻璃被弹碎
所有报废的汽车,安全气囊都要拆除、引燃。在废二手车处置厂内,有一种封闭引燃箱,公司经理说,引燃箱有专门的电磁铁固定气囊,用远距离遥控来引燃,就是为了防止气囊爆炸时产生危险。
“冲击力非常惊人,而且非常烫的,烟雾也非常大。”听说大家要实验,经理再三强调,必须要注意安全。
“气囊打开瞬间,事实上就是爆炸。由于气囊里填充的是氮化钠,通电之后引燃、爆炸,然后产生氮气充满气袋。”某汽修厂的龚技师说,目前国家对汽车安全气囊并没一个统一的规范,安全气囊爆炸的威力、速度、范围等,由汽车生产厂家自行设计,但一般情况下,每个安全气囊爆炸时的威力都非常大。
大家在引燃箱里放入了一个本田某车型的方向盘气囊,再放入一块面包车的侧窗玻璃,距离气囊大约30厘米,然后引燃气囊。
“砰”的一声巨响,引燃箱里产生一股浓烟,里面充满了刺鼻的气味,温度上升到了50多摄氏度,箱子内满是碎玻璃碴,之前完整的一块侧窗玻璃彻底被弹碎了。
离气囊越近危险越大 60斤的汽车轮胎被炸出5米多高
为了进一步模拟气囊弹出的状况,大家把实验现场从引燃箱内搬到户外,用一个布艺假人模拟3岁左右的孩子,放在上海大众某车型的驾驶座上,脸朝哪个方向气囊,两者相距大约30厘米。
引燃的一瞬间,随着着一阵烟雾,假人直接被弹飞,重重地砸在后座上。
消防大队副队长说,假如父母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孩子子就会遭到类似如此的冲击。“副驾驶座本身空间小,孩子子离气囊太近了,气囊弹出的一瞬间力量是最大的,孩子子又非常脆弱,足以致命。”
离气囊越近,冲击力就越大,这冲击力有多大呢?大家第三用车胎测试了一下。
两个车胎,重量加起来大约60斤,等于一个10岁左右孩子的体重。实验员拆下丰田某车型的安全气囊,平放在空地上,然后再在上面压两个车胎,轮毂中间的凹陷像是一个锅,刚好把气囊倒扣在地面上。
“砰”的一声,两个汽车轮胎被炸飞,高度大约有5米多高,接近两层楼的高度。
安全气囊配合安全带方可救命
有的车友以为,有了安全气囊,平常开车不系安全带也没事。这个想法是不对的。龚技师说,只有用安全带,安全气囊才能在事故中救你一命。
第一,安全气囊不会随便弹开,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安全气囊有两个传感器,一个是装在水箱框架上的碰撞传感器,还有一个是电脑板里面的安全传感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碰撞传感器会发出一个信号,此时汽车急减速,安全传感器会发出另一个信号,当安全气囊电脑板同时接到两个信号,才会使气囊弹出。”龚技师说。
第二,气囊弹出时,安全带会给你提供一个“安全距离”。
实测证明:气囊弹出的瞬间,威力是巨大的。但假如系了安全带,人领会先被安全带拉住,等气囊完全打开才撞上去,此时危险系数就降低不少了。
假如不系安全带,或者抱着小朋友坐在副驾驶座上,那样这个“安全距离”就没了,就可能在气囊爆炸过程中,遭到强力冲击。
最后,千万记得安全气囊上不可以放东西。
“特别是副驾驶座上,假如你把香水、装装饰品放在这里,气囊弹开时,它们会像子弹一样飞过来。”龚技师说。